政策暖风频吹, 股民必抓的3大超额收益方向!
发布日期:2025-07-05 21:00 点击次数:184
随着半年报披露期临近,业绩确定性高的方向(如海外算力、游戏、出口链等)将成为超额收益的重要来源,市场风格或进一步向产业逻辑与业绩导向回归。
2025年7月3日,A股与港股市场在国内外多重因素交织下走势显著分化。
A股主要股指午间全线飘红,创业板指领涨1.36%,深证成指与上证综指分别上涨0.75%和0.07%。市场交投活跃,半日成交额超8000亿元,资金在成长与价值板块间有序轮动。反观港股市场则整体承压,恒生指数下跌0.96%,恒生科技指数跌幅达1.2%,半日成交约1305亿港元,外资情绪谨慎成为主要拖累。
A股市场的相对强势离不开持续释放的政策红利支撑。证监会近期强调将深入推进以“两创板”改革为核心的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优化股债融资及并购重组机制,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高效融资通道。同时,发改委今年8000亿元“两重”建设项目清单全面下达,超3000亿元资金支持第三批项目,为实体经济注入强劲动力。
在此背景下,医药生物、通信、电子等成长板块表现亮眼。创新药板块受政策直接催化,国家医保局与卫健委联合发布的《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增设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为产业打开多元支付空间。消费电子领域则因苹果折叠屏手机进入原型开发阶段等消息刺激获得资金关注。此外,商业航天、存储芯片等科技细分领域同步走强,海南文昌卫星超级工厂的产业集聚效应及内存价格的显著上涨,为相关企业带来基本面改善预期。
港股短期承压但现结构性亮,修复动能正在积蓄。港股虽受海外流动性预期及外资流向扰动整体走弱,但结构性机会依然清晰。香港生物科技板块逆势大涨,与A股创新药板块形成共振,凸显国际资本对医疗科技长线前景的认可。苹果产业链相关企业亦逆市活跃,市场对明年OLED版MacBookPro及智能眼镜新品布局抱有期待。
尽管消费服务、金融等板块普遍调整,但积极因素正在累积。北京最新提出的商品房与保障房“双轨制”改革释放房地产政策优化信号,港股地产板块内部分化中显现韧性。随着国内“更大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政策导向向重点城市传导,以及美联储9月降息预期升温,港股估值修复的窗口有望开启。
展望后市,外部环境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增加,全球经济复苏节奏或放缓,但A股有望持续受益于政策红利——并购重组、股债融资改革、“两创板”试点等举措将促进要素向潜力领域集聚,叠加钢铁、光伏等行业去产能政策推进改善供需格局,市场信心有望进一步提振。港股则需关注中美利差、外资动向及人民币汇率走势,科技、消费等板块或迎修复性反弹。
投资策略方面,短期可关注市场热点轮动,如无人驾驶、军工等政策催化或事件驱动的板块;中期来看,泛科技(AI算力、创新药、商业航天等)、新消费(政策刺激下的消费场景创新)及有色金属(传统消费旺季需求支撑与供给偏紧下的涨价逻辑)值得重点布局。随着半年报披露期临近,业绩确定性高的方向(如海外算力、游戏、出口链等)将成为超额收益的重要来源,市场风格或进一步向产业逻辑与业绩导向回归。
转自:洪言微语
相关资讯